前列腺结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雪林专注抨击鲁迅30年,与丈夫分居却不 [复制链接]

1#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苏雪林曾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一起并称为20世纪30年代五大女作家,还与冰心组成了“冰雪聪明”的组合。

与其他几人不同的是,苏雪林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是非口舌之争,虽然晚年的她曾经试图解释自己的一些行为,却终究无法自圆其说。

就是这样一个不停生病、好几次差点见了阎王、婚姻生活相当不幸福、曾被算命先生预测活不过60岁的女人,坚强地活到了岁,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一半新半旧的女性

苏雪林的前半生也是在矛盾和彷徨中度过的。

她的祖父在清末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都是有文化的人。

然而,她有一位冥顽不化的祖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苏雪林的妈妈虽然对女儿的教育有想法,却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一切照祖母的意思办。

于是苏雪林在7岁之前是没有读过书的,只能跟着小叔叔和兄弟们在祖父设置的私塾里旁听,这种学习生活维持了一两年后就告吹了,因为男孩子们都去学校读书,她一个女孩子不方便“抛头露面”。

苏雪林对知识极度渴望,好在她认识了不少字,于是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

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

她受教育的过程相当曲折,私塾读了一两年后辍学,没多久父亲在一位留学日本的叔叔劝说下,把她送进一个教会小学读书,才读了半年又因为回乡下被迫辍学。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苏雪林会回归家庭成为传统的女性,但没多久她得知了一个消息,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她费了无数的眼泪、哀泣、哭求,才终于说服了顽固的长辈,赢得了学习的机会。

毕业后苏雪林不甘心回家做一辈子小学老师,想要继续读大学,这可触动了祖母的底线,她严令苏雪林嫁人,不许再去东跑西颠地四处求学。

苏雪林展现了她顽强的一面,大夏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活生生让自己的淋巴结核复发,在鬼门关上转了一遭。

家人发现这个丫头实在倔,只能停止逼婚满足了她的升学愿望。苏雪林也很争气,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并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式生。

求学期间,苏雪林接触了很多新思想,她试图成为一名新时代女性,于是背着家人去了法国留学。

那时候有勤工俭学留学运动,家境一般的人只要买得起末等舱船票就可以去法国。

为了减少阻碍,苏雪林直到临走的当天晚上才告诉母亲自己的留学计划,此时木已成舟,家人就算阻止也来不及了。

然而,去法国仅仅三年后,苏雪林就被迫辍学了。

二不情不愿的包办婚姻

苏雪林的性格有男性人格凌厉的一面,也有女性人格柔弱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也和她自身的性格脱不开干系。

她有心和旧势力搏斗一番,最终却往往毅力不够自己举白旗投降。

苏雪林7岁的时候被裹脚,她如果拿出当年上学的一半抗争精神就可以胜利将双脚解放,然而她向传统屈服,自始至终也没放开自己的小脚。

在婚姻中亦是如此。

苏雪林16岁时由祖母作主,把她许配给在上海做五金生意的江西人张余三家的二儿子张宝龄。

张家家境殷实,在上海有着十分气派的别墅。大院门涂着光亮的黑漆,阁楼上不时传来钢琴弹奏的乐声。张宝龄也并不是有着各种陋习的封建遗少,他在麻省理工取得工科学位,人又长得精神,是高富帅没错了。

但苏雪林十分不满这门婚事,其实有可能她不满意的是包办婚姻这种形式,并不是针对未婚夫张宝龄。为了逃避婚姻,她选择远远逃到法国留学。

在法国期间,苏雪林可能是水土不服,也可能是身体先天不足,反正她总是生病,自己萌生了归意。

偏偏此刻家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病故、母亲重病,于是苏雪林辍学回家,为了让母亲高兴,她接受了之前曾强烈反抗的包办婚姻,与张宝龄步入婚姻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苏雪林留学期间曾经与一位学艺术的中国留学生相识,碰巧对方读过她的作品,两人一见如故,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但后来友人的反对加上自己的理智回归,苏雪林亲手掐断了自己的初恋,回国和张宝龄举办婚礼。

三苦涩的婚姻生活

苏雪林和丈夫张宝龄属于晚婚一族,29岁才结婚。苏雪林婚后3个月母亲便去世了,于是她跟随丈夫来到上海安家,当起了家庭主妇。

张宝龄上班后苏雪林常常感觉无聊,经人推荐,她担任了景海女师国文系主任,美中不足的是工作地点在苏州,和丈夫两地分居。

此时他们还属于蜜月期,因此张宝龄常常来苏州探望新婚妻子,时间长了二人都觉得上海虽然繁华,但生活压力大,买房盖房花费不菲,而苏州风景优美,又毗邻上海,在这里定居也很不错。

恰好此时东吴大学缺少一名工科教授,而张宝龄麻省理工的背景让校方十分欣赏,于是他接受了东吴大学的聘约,同时在苏州买地造屋,想要为二人铸造一个爱巢。

就是这所房子引发了苏雪林的强烈不满,她骨子是浪漫的文艺女青年,而张宝龄是务实的工科男,又有点大男子主义,在设计房屋时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屋子设计成船形。

这所船屋明显不符合女文青苏雪林的审美,二人由这所房子展开了争吵,如同所有家庭一样,估计动不动就会翻点旧账。

苏雪林是敏感的,打心底里想当个小女人,渴望男人无微不至的疼爱,于是常常耍小性子。张宝龄有着工科男独有的木讷和固执,他脑子里的想的都是事业和生活,饭都快吃不起了要浪漫有什么用?

在东吴大学教了一年书后,张宝龄重回上海,苏雪林感到自己一个人在苏州呆着也没什么意思,也回到上海在沪江大学教授国文。

但此时她已经和张宝龄分居,平时在学校住,就连周末都不回张家,张宝龄也没有殷勤挽留她,任由二人的关系江河日下。

究其原因,还是两人一点共同语言都没有,生活观价值观差异太大。

据说,中秋节时苏雪林挽着张宝龄在园中散步,指着月亮说“月亮好圆啊”。

也许她期待的答案是张宝龄会吟诵一段浪漫的诗词,然后深情款款地说出月亮代表我的心一类的话,可张宝龄的回答是:“再圆也没有我用圆规画的圆”。

苏雪林讨了个没趣,当场甩手而去。

张宝龄虽然留过洋,受过高等教育,骨子里还是传统的男人,认为女人就应该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要为自己的小家无私付出才好。

苏雪林却常常背着丈夫将自己的工资补贴给大姐和大嫂。大姐的婚姻不美满,婚后常回娘家住,大嫂的生活也不宽裕,她觉得应该为家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张宝龄为此常常和她生气,两个人从婚前就磕磕绊绊,婚后生活更是泾渭分明,到最后连架都懒得吵,就像陌生人一般。

苏雪林要的浪漫张宝龄给不了,而张宝龄希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妻子能端上一碗热汤,偏偏苏雪林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两人虽然性格完全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认为离婚可耻,因此任由婚姻如同一潭死水样发展下去,从未想过改变。

年,苏雪林离开大陆前往台湾后,她和张宝龄再也没有联系过。

四与鲁迅的缘分

对于苏雪林来说,情场失意职场得意,因为和丈夫的长期冷战,她内心的苦闷无处宣泄,只能化作文字一吐为快,出版了散文集《绿天》。

当时,她十分尊重鲁迅,认为他是自己的人生导师,为自己指明了前进方向,于是专程把自己的书籍送给鲁迅一本,还在扉页上郑重其事地称呼自己为“学生”。

她还发表过名为《《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的文章,高度评价了鲁迅的小说创作,诸如“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这种话,在文章中比比皆是,言语中透露着对鲁迅的崇拜之情。

此时,称呼她为鲁迅的小迷妹一点都不过分。

但是在年鲁迅去世仅一个月后,苏雪林一反常态,由以前自称“学生”转变为不择手段地对鲁迅发起攻击。

鲁迅先生在世之时,常常与人进行骂战,他本人也说过,自己一生所负的全是骂名。

因为鲁迅的文笔犀利,所以常常引来不同的声音,而他又不是忍气吞声的性格,因此会勇敢地与驳斥者在报纸上进行你来我往的针锋相对,反对者往往讨不到便宜,被骂得丢盔卸甲。

但像苏雪林这样先扬后抑的人不多,她在鲁迅活着的时候不遗余力地赞美,在鲁迅死后拼尽全力地诋毁。如果鲁迅九泉有知也会感到诧异,他会发出灵魂二连问:苏雪林是谁?我哪里惹到了她?

他和苏雪林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年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的午宴上,李小峰邀请了当时旗下的知名作家鲁迅、林语堂、郁达夫等,苏雪林因为《绿天》的成功发行也在被邀请行列。

对于一位新晋作家来说,能与这么多文坛大咖同桌赴宴实在是一种荣幸。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苏雪林华丽丽地迟到了,她当时就感觉到鲁迅的脸色不太好。

不过苏雪林受到了郁达夫和林语堂的热烈欢迎,让她忐忑的心得到了一丝安慰,然而当她走到鲁迅面前打招呼的时候,鲁迅并没有起身,只是坐在沙发上朝她点了点头,既没有握手也没有寒暄,当时苏雪林脆弱的小心脏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这就是当年流行的苏雪林与鲁迅结仇事件,很多人认为这是苏雪林恶毒咒骂鲁迅的导火索。

说实话这理由实在太牵强了。鲁迅是文坛大前辈,对于后辈的这种态度不能算作无理,人家既没有恶语相向又没有刻意轻视你,得多小气的人才会因为这事就骂了鲁迅30年啊!

而且这事还有对比,同为文学大前辈的郁达夫对苏雪林可是相当的热情,那么苏雪林是如何评价他的呢?“他的说大话,毫无风致,只觉得粗鄙可憎”、“是名士糟粕之糟粕”。

瞧见没,这场宴会苏雪林没白来,几乎出席宴会的所有人都沦为她的骂战目标。

五“反鲁”的真正原因

关于苏雪林“反鲁”一事,她本人前后言行相当不一致,其真实动机已经随着她的去世被掩埋,但我们还是能从她的行为中看出个大概。

曾经有人认为苏雪林是一时头脑发热才做出这种糊涂事,之前笔者也认为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是查询年谱以后才发现,苏雪林在开始“反鲁”时已经40岁了。

40岁的女人怎么也不能被评价为幼稚冲动了吧,青春期都过去20多年了。而且苏雪林虽然性格不太稳定,头脑可是相当清醒,她明确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很多作家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苏雪林却与众不同。翻看她的日记可以看到,她对时局有着敏锐的观察,始终保持着早起读政治报刊的习惯,还写下大量杂文积极干预现实。

苏雪林对鲁迅的攻击,很大一部分出于政治目的。

当时的国民政府扶植了一批文人为自己的统治造势,苏雪林极有可能暗中接受了委派任务,抨击鲁迅正好符合了当时政府的需要。

很小一部分原因出自私人恩怨,但这并不是苏雪林与鲁迅的恩怨,而是她的老师胡适与鲁迅的摩擦。

苏雪林与胡适既是同乡,又有师生之情。苏雪林在北平女高师求学时,胡适曾担任她的老师,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

胡适经常邀请苏雪林到家里吃饭,每次出书都会寄给她一本。苏雪林对恩师极为崇拜,常常在公开场合说:“最敬重者,唯有胡适先生一人”。

因为鲁迅和胡适的观点截然不同,所以鲁迅前后讥讽了胡适10余年,但胡适从没还击过。

但这并不妨碍他有个暴躁的女弟子跳出来替他出气,苏雪林对鲁迅的攻击完全超出了文学范畴,几乎变成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她说鲁迅“是一个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耻的小人”、“文笔尖酸刻薄,无以伦比”、“含血喷人,无所不用其极”。

胡适看不过去弟子的这种言论,特意给她写信温和地批评她:“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凡论一人,总须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这才是大家风范的典型代表。

六另类才女被矛盾贯穿的一生

苏雪林是才女没错,但和那些温柔的大家闺秀不同,她属于比较另类的,看她骂鲁迅那个架势,和淑女完全不沾边。

她是非黑即白的性格,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爱一个人就把他捧到天上,讨厌一个人恨不得把那人踩进尘埃中去。

就拿她对胡适的感情来说,胡适去世的时候她连写7篇追忆文章,还自掏腰包给胡适的墓园塑造半身铜像。80多岁时面对小师弟唐德刚对老师的不敬之词时,她还拍案而起,专门发文讥讽。

她有着可敬的一面。苏雪林一生不看重金钱物质,抗战期间她将自己的嫁妆和省吃俭用攒了10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购买了两根金条,捐献给政府买飞机。

她还支持自家侄子投笔从戎报效祖国,是一位热血沸腾的爱国者没错了。

她一辈子笔耕不辍,写作生涯长达80余载,总创作超过万字,可谓硕果累累。

她的前半生与旧势力进行过积极搏斗,除了上学这件事外其余都失败了,足见她性格的矛盾性,虽有刚强的一面,但最终软弱妥协占据了上锋。

就像她的“反鲁”一样,只能等鲁迅去世后她才敢大放厥词,因为她很清楚鲁迅在世时,自己毫无取胜的希望,骂一个不会还击的人难度系数要低多了,从这点上看,她并不是什么“女斗士”,而是性格怯懦的小女人。

她是有才情的女子,文笔清新活泼;她又是泼辣的女子,骂起人来不顾情面;她骨子里是传统的,一生困顿于小脚和无爱婚姻中不能自拔;她又具有抗争性,为了自己的学业不惜和整个家族作对。

苏雪林有着自己局限性的一面,也有其不失可爱的一面。

幸好在去世后,苏雪林得以被安葬在故乡母亲的坟墓旁边,这个矛盾纠结了一辈子的女人,在漂泊了多年后生命得到了圆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