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结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走心,无医学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医院院长张抒扬

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业,能像医生这么特殊。也没有哪种服务,能像医学这样与被服务者的疾苦和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

很高兴,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医院建院周年之际,邀我作为主编,约请位协和专家撰写各自在医学实践中最难忘的故事,出版《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

在协和,几乎每天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发生。一代一代协和人,以严谨、求精的仁术,书写着一篇又一篇敬佑生命的“治愈”故事。一代一代协和医护人员,以勤奋、奉献的仁心,在救死扶伤中传递医患之间因“帮助”而温暖彼此的世间真情。一代代协和专家,以点滴之间大爱无疆的仁怀,在引导医学实践认知、生命规律认识而带来的“安慰”中,加深人们对提升生活品质的理解。拜读完位作者的文稿,深深为专家同事们的情怀所感动。

他们是为治愈患者而生的医者,更是敢于担当的专家。血管外科郑月宏教授在《“拆弹”――托起生的希望》中,讲述了这样一段亲历的故事。

他的门诊来了一位患者,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妈妈。一个鸡蛋大小的颈动脉瘤,长在了患者的颅底下方、左耳后方。虽然在体表无法触及,但却隐藏着破裂出血导致压迫窒息,以及血栓脱落引起偏瘫的巨大风险。它仿佛是患者体内一枚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弹”。患医院,相关医生都无能为力。

这么大的颈动脉瘤长在颅内外沟通处,能解剖出近端动脉又顺利重建的希望有多大?这里血管、神经密布,若稍有不慎就是灾难性的后果。而且患者如此年轻,家里还有一个年仅3岁的孩子,如果手术出了问题,他们如何承受?

但是,面对这个被疾病笼罩、紧握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家庭,医生很难说“不”。医院迅速组成由血管外科联合耳鼻喉科等专家为代表的多科协作团队,专科护理团队也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制定好了周密的计划。专家们共同制定了两套手术计划,但正如术前谈话时,医生和患者家属所谈及的那样,“这个病、这种情况,不可能不付出代价”。手术开始,当术前的一切未知被清晰地暴露在眼前时,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打断封闭耳道、失掉听力,还是成了唯一的选择。

4小时的磨骨,暴露颅内动脉血管,于患者大腿取下一段自身静脉,阻断左侧颈动脉,准备上下绕过动脉瘤区域,进行颅内外搭桥缝合。10分钟以内,要在一个近似于钥匙孔的狭小空间里面,将直径4毫米的血管缝合在动脉上,且只许一次成功,哪怕类似手术先前已有过数次经验,专家们依旧如临大敌。松开镊子的那一刻,看到瞬间膨起的血管,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她的孩子又能有妈妈的陪伴了……

总说病人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愿意给予医生最大的信任,把命交到医生手上,所以即使顶着雷、冒着风险,医生也不放弃一丝希望。

他们是有医学专长的普通人,也是常常给予患者帮助的好心人。《我们曾经是你的“爸爸妈妈”》一文,是儿科李正红教授记述的她和一个早产儿患者的故事。

有个早产儿体重只有克,比一瓶矿泉水大一点点,大家都叫孩子“小Q”。

孩子提前了三个半月来到人间,所有器官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小小的身体连着各种仪器。医护人员24小时监测孩子的体温、呼吸、心跳、血压,为了维持孩子的生命,还要用呼吸机帮孩子呼吸,用营养液给孩子提供营养。对护士来说,给孩子薄得透明的皮肤扎液是一个巨大挑战。

李医生每天都要计算孩子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所有的医嘱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每一班医生都会关心孩子吃了几毫升的奶,尿了几毫升的尿,排了几次便便,再事无巨细地交代给下一班的医生。

活下去对于孩子来说异常艰难。孩子一步步过关斩将,有创呼吸机改无创,无创改高流量吸氧,吃奶从1毫升到5毫升,营养液从4批减少到1批,直到终于可以实现完全肠内营养拔出深静脉导管。

孩子在NICU住了63天,医护人员跟孩子有了过命的交情。看着孩子从一个克的小不点儿长成了克、脸蛋上有两块小肉肉的“胖娃娃”,看着孩子可以自己维持稳定的体温,学会了自己呼吸、自己吃奶,终于可以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了,李医生有点儿舍不得,也有些不放心,孩子回家后她还给孩子爸爸打了几次电话……

他们是深知医学仍有诸多局限的探索者,更是带给患者安慰的朋友。内分泌科卢琳主任医师在《患者张老师》一文中,讲述了与患者14年不离不弃的故事。

张老师确实患上了“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患者往往有难治性高血压、糖尿病、低血钾、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和皮肤紫纹等症状。这种病的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几,属于临床罕见病。

就在医生准备跟张老师进行更细致的沟通时,张老师却满脸怀疑地看着医生。张老师看医生当时太年轻,担心治不好他的病。在每天例行的查房中,张老师总像抽查自己的学生一样,挨个逐项地“审问”医生化验单上的结果和意义,并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对于这种行为,医生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尽量耐心细致地解答,直到张老师满意为止。医生发现他的病情比预想的更复杂。没想到,张老师竟提出了出院的要求。不管医生怎样苦口婆心地劝他安心住院治疗,他还是执意签字出院了。

患者出院一年后再次来到协和。不出所料,病情严重恶化。这一次,他是被救护车紧急送到协和的。张老师的病情进展速度严重超出医生的预想――先后出现了重度低血钾、肺部真菌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多种危重症状,病危通知都下了几次。好在,经过一次次多科会诊,在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把危在旦夕的张老师抢救了过来。

在死亡线走了一圈之后,张老师对医生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开始无条件地信任和配合医生,身体也一天天好转。经过进一步检查和数次多科会诊后,张老师接受了双侧肾上腺切除手术。术后,病情得到很大的缓解,身体状况也明显好转。经过半年的住院,再次登上了朝思暮想的三尺讲台……

十四年过去了,张老师的状态非常稳定。他常说:“是协和的医生鼓励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但医生想说,是他让医生感受到了珍贵的信任。

位医学专家的文字,太多让人感动的故事,恕我不能一一列举。我知道在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书写医学人文故事的位作者,只是协和专家的部分代表,他们的故事只是成千上万个协和案例的缩影,但其中呈现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是一代代协和人秉持优良传统的写照。正是这种精神传承,积淀形成了“立院为国、立医为民、立学为真”的协和品格,锻造着病案、专家、图书馆的协和“三宝”。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朝着临床、学科、平台的更高层次创新跨越。

百年协和,一切为民。协和医护人员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要求,将继续笃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护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服务人民健康的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

《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是献给协和百年的一份厚礼。一部协和发展史,也是一部医学人文实践史。如果说,非要给医学人文或人文医学定义,我愿意用“走心医学”来表述。因为,医者的用心、尽心之上,一定是走心。走心,是以专业的医学服务,把人文的光芒、人性的温暖,带给患者,也带给医者,带给公众健康。

不走心,无医学。走心医学,是有使命担当的医者每天的实践。

谢谢每位作者付出的心血,谢谢郎景和院士为本书作序。感谢编辑的鼎力支持、王学武老师的真情指导。

注:本文系张抒扬为《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上册、下册)所作序,该书于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介绍:

张抒扬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病学专家。在心血管常见病和疑难重症以及罕见病诊疗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多年,注重对疾病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全程管理。

《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

温暖的纠结

(王学武)

跨四十个科室,一百多位医学专家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一部书撰写文章,在百年协和发展史上并不多见。经历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医学实践的专家,要从自己成千上万个病案中讲述印象最深或对从医生涯有影响的故事,很需要静下心来。

出版社期望习惯了病例表述和学术观点表达的专家们,换一种平实讲故事的方式把故事撰写出来,对绝大多数专家并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有幸作为专家原汁原味文字的第一读者,在拜读完位专家的文章后,内心深深地被一种叫温暖的情愫所震撼。

心灵受震撼,是因为一百多个故事讲述的几乎都是作者曾经的纠结,而这纠结不应该加引号,真真切切发生在故事中,真真实实反复于专家们的内心。专家们无论来自外科还是内科或平台科,读完他们的故事,你会理解,医生的纠结是病因的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风险的评估、责任的承担,有时候是医学发展还有太多局限的无助和太多未知的无奈。

身为医生的专家们并未止于纠结。他们都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平凡之人,深深理解患者的疾苦和疾苦带给亲人带给家庭带给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正因为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将心比心最大程度站在患者和患者家庭考虑,每每把责任和风险担当在内心扛起。

医学的纠结,不同于生活中的纠结,这纠结充满人文关怀。而医生的人文关怀,也有别于普通的人际关爱,这关爱富有专业能力,是带着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的关心,最终目的是给予健康服务和健康引导,提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看完一百多位专家的文字,或许你会感觉,医学的人文性常常在医生的纠结中体现,终以担当来承载,以果敢来选择,以健康作为医患的共同诉求。

术心至仁,术心亦诚。读完专家们的文字,医生的纠结带给人力量。很愿意这样的纠结所折射的医学人文的光芒,带给我们更多温暖。

医生们因为心有纠结而可敬,因为可敬而可爱。可敬可爱,便是协和精神在专家身上的体现。人们时常用“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表述医生的职业特征,读完这部书,也许你会跟我一样,在医生的职业特征里会加一句,“亦或是共情”。

推荐医生朋友们看看这部书,推荐患者朋友也可以读读这本书,推荐在意健康的朋友,也能翻翻这本书。医患本就是共同体,医院看看病。

愿一百多位协和专家撰写的这部医学人文志,有更多的读者能看到。

注:本文系王学武为《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上册、下册)所作后记,该书于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介绍:

王学武乡情、亲情文学知名作者。出版有《乡读手记》、“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北大出版社出版)。《乡读手记》(北大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医之心――好医生执业志》特约编审、《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编审指导。

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年被家乡授予首届淳安文化传播杰出人物。现任科技日报社发展研究部主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