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结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解读尿液检查五常尿蛋白白细胞
TUhjnbcbe - 2023/8/18 20:59:00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ask.bdfyy999.com/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ask.bdfyy999.com/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上一项基本检查,小小一管尿,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很多,其中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尿糖、胆红素等五项尤为重要,我称之为“五常”,地位犹如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

下面,我来为大家对尿常规中的“五常”进行一一解读,看看它们有什么“实力”,能够获此殊荣!

一、尿蛋白(PRO)

正常为阴性,用(-)表示。

血液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血液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形成原尿之时,正常情况下,只有小分子蛋白可以通过,且95%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健康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尿常规检查为阴性。

异常:阳性(+)

尿蛋白阳性的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并非所有出现尿蛋白的人都提示有疾病。有些健康人也可出现生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多为一过性,停一段时间复查尿常规可能又恢复正常了。

生理性蛋白尿又分为直立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

尿蛋白在直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常见于瘦长体型的青少年,直立后肾脏向下移动,肾静脉被牵拉瘀血,出现尿蛋白。

△功能性蛋白尿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神过于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发热等情况下,肾血管痉挛或者充血,有可能出现尿蛋白阳性,去除诱因后即可消失。

生理性尿蛋白量较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一般小于<1g/24h。

2、病理性蛋白尿。

当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或者肾小球通透性升高(如肾炎),较多的蛋白质进入原尿中,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再或者肾脏形成尿液之后,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进入了蛋白质,都会出现蛋白尿。

1)肾前性: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等。

2)肾性:包括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及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肾盂肾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

常见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肾小管重金属损伤等。

△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药物肾*性等。

3)肾后性:尿液形成后再进入的蛋白质。

肾脏形成尿液时,尿蛋白正常,但在排出到体外的过程中,一些疾病如泌尿道感染、尿路结石、乳糜尿等,会使蛋白成分进入到尿液中,导致尿蛋白阳性。

二、尿白细胞(LEU)

升高为阳性,用(±~++++)表示,加号越多,代表白细胞越多。

正常人的尿液中可有少数白细胞,显微镜下每个高倍镜视野中白细胞通常少于5个白细胞。当尿液中白细胞超过一定数量时则为异常。

尿白细胞增多通常表示泌尿系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可存在于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附睾炎等疾病中。

尿白细胞升高时,尿液中其他检查如细菌计数也会升高、亚硝酸盐可出现阳性。

三、尿红细胞

正常:离心后显微镜下3/HPF

血液中的红细胞体积较大,通常不会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因此健康人随机一次尿液,如果不离心浓缩,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红细胞,仅在离心浓缩后高倍视野(HPF)下偶尔可见。

如果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3个,此时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有异常,称为镜下血尿。

如果1升尿液中红细胞含量在1毫升以上,肉眼就可以观察到尿液颜色改变,呈现红色,称为肉眼血尿。

红细胞增多可见于尿路结石、泌尿道感染、泌尿系肿瘤、泌尿系损伤、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

与尿红细胞密切相关的还有一项尿液检查项目:尿隐血。

△尿隐血(BLD)

又称为尿潜血,是用试纸测试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正常人应该为阴性。

当尿液中红细胞含量升高,红细胞被破坏后,会释放出血红蛋白,使尿隐血呈阳性。

但尿隐血阳性并不代表尿红细胞一定升高!比如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血尿但红细胞被破坏。

当我们喝水过多,尿比重过低时,尿液张力低,红细胞容易破裂;或者尿液标本放置过久,尿液中的红细胞寿命已到,红细胞就会解体,此时,尿隐血呈阳性,但镜检时,由于红细胞已经全部解体,导致检查不出红细胞,尿红细胞在正常范围。

第二种情况:

血红蛋白尿。

当血管内发生溶血时,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液,超过了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游离的血红蛋白可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尿隐血强阳性,而尿中并没有红细胞。

引起溶血的疾病有以下因素:

△红细胞破坏:如剧烈运动、心脏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等。

△*素导致的溶血:如蛇*、蜂*等。

△免疫因素:如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血型不合的输血等。

△药物:利福平、奎宁、氨基比林等药物可引起溶血反应。

第三种情况:

肌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含有与血红蛋白相类似的血红素基团,当心肌或者骨骼肌受到损伤后,肌红蛋白升高且进入尿液,引起肌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样,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尿液中同样见不到红细胞。

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挤压伤、剧烈运动、药物损伤等。

四、尿葡萄糖(GLU)

正常:阴性(-)

流经肾脏的血液中,葡糖糖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到原尿中,但在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正常人尿糖为阴性。

异常:阳性(+~++++)

尿糖升高,即阳性,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1、糖尿病等血糖升高性疾病。

当血液中的葡糖糖过高,进入原尿中的葡糖糖同样升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出现尿糖阳性。

除了糖尿病以外,像甲亢、慢性肝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等疾病也可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导致尿糖阳性。

另外,当人体面临一些突然而来的紧急情况,如情绪剧烈波动、大手术、外伤、极度寒冷、中*等,会产生应激性反应,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及尿糖升高。

2、血糖正常但肾糖阈下降。

一些肾脏疾病,肾小管对葡糖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原尿中的葡糖糖虽然不高,但仍无法被完全吸收,导致尿液中尿糖阳性。称为肾糖阈下降。这种尿糖又称为肾性糖尿。

肾性糖尿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庭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少数孕妇也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

3、正常人饮食性糖尿。

正常人如果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低下时,会产生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另外,有些药物也影响尿糖的检查结果。如口服维生素C和阿司匹林后,可使尿糖的化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五、尿胆红素(BIL)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在肝脏内形成结合胆红素,从胆道排泄。当机体出现肝细胞损伤或胆道堵塞时,结合胆红素没有办法顺利从胆道排出,就会通过肾脏排泄至尿液中,导致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以下疾病:

病*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以及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胆管狭窄等。

与尿胆红素相关的还有尿胆原的检查。

△尿胆原

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尿胆原,检测结果为阴性(-)或者弱阳性(±)。当存在溶血性疾病或者肝脏疾病时,尿胆原会呈现阳性。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尿液检查五常尿蛋白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