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列腺癌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性激素等有关。近年来,人们对基因组景观和生物学功能的理解有了长足的进展,随着各种新型药物,如新型雄激素受体(AR)信号抑制剂、骨靶向剂、PARP抑制剂和免疫药物被开发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治疗得到了极大改善。
流行病学
前列腺癌发病率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居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每位男性都是潜在的前列腺癌危险人群[1]。在美国,前列腺癌占男性新发癌症的27%,已超过肺癌成为危害男性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2]。在中国,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全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率位居第10位[3]。虽然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且我国前列腺癌存在着初诊中晚期比例高、城乡差异大等诸多特点,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主要病理分型[4]
前列腺癌主要好发于前列腺外周带,约占70%,15%~25%起源于移行带,其余5%~10%起源于中央带;85%前列腺癌呈多灶性生长特点。年WHO出版的《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内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中前列腺腺癌占主要部分,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腺癌。
前列腺腺癌的病理分级推荐使用Gleason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依据前列腺癌整体的组织结构,从细胞形态将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分为1级到5级,对癌灶中的不同组织形态区域分别评分,最后将主要评分和次要评分相加,得到Gleason评分,以此代表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
图1Gleason分级此外,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共识会议上提出一种新的分级系统,称为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根据Gleason总评分和疾病危险程度将前列腺癌分为5个不同的组别(ISUP1-5级),通过更细致的患者分层,进行不同的治疗决策。
图2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前列腺癌治疗方案[5]
众所周知,前列腺癌治疗领域在十余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除手术、化疗、外放射治疗(EBRT)外,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核素治疗的应用均极大地提高了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和临床获益。
如何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关键在于结合患者的疾病特征选择相应的药物及治疗方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在V1版的前列腺癌指南中,重点更新了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1CSPC)、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1CRPC)的系统治疗方案,具体方案见下图。
图3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系统治疗
图4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系统治疗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NCCN指南对于患转移性前列腺癌且携带BRCA1/2突变或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HRRm)的患者,推荐使用PARP抑制剂(Rucaparib/奥拉帕利)进行治疗,PARP抑制剂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