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四川省“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暨“无结核病校园”创建启动仪式在西南石油大学举行。启动仪式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徐斌介绍,四川全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已连续13年下降,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何晓介绍,成都市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2年下降。
↑点亮“抗疫防痨之灯”。活动方供图
红星新闻记者在该活动现场了解到,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结防工作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近年来流动人口大量增长、新感染者数量增多、耐药结核病病例不断增加等问题,更增加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度。
年,四川全省报告患者数和报告发病率分别是全国第3位和全国第11位,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位列全省甲型传染病的第1位和第2位。同时,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威胁校园卫生安全的主要问题。年四川省共报告学生结核病患者例,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人数的10%。
年以来,四川省组织开展了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全省共招募志愿者8万余名,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同时,四川省不断强化学校教育的防控,严格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治规范要求落实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与学校结核病常规监测的措施。四川省学生结核病发病率低于全省人均水平。
徐斌表示,目前四川省结核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接下来省卫生健康委将严格按照我省“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推动结核病防治,贯彻落实保障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的基本方针,推动结核病防治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保障群众健康。
何晓表示,成都市要在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大力宣传结核病的危害性、防治知识和政策措施,形成全民防治结核病的氛围。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什么是结核病?怎样诊断、治疗及预防?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向红星新闻记者作出了全面的解答,供广大市民参考。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以肺结核最常见,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年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总人数为83.3万,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达6.5万,结核病导致3.32万患者死亡。肺结核主要病变形式为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长期低热、咳嗽、咳痰、咯血等。除肺外尚可侵袭脑、脊髓等神经系统,肾脏、膀胱、卵巢、睾丸等泌尿生殖系统,肝脏、脾脏、肠道等消化系统,骨骼关节、淋巴结、皮肤等组织。
结核分枝杆菌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年被德国微生物学家发现。结核菌是专性需氧菌,其生长缓慢,有抗酸的特点。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二、结核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如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公共场所咳嗽或者随地吐痰,则排出的以单个结核菌为核心的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借机传染新宿主。其次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吞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而引起腹腔结核。
三、怎样诊断是否患了结核病?
1.症状:
结核病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累及不同脏器系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结核患者会出现头痛、意识异常等表现,泌尿生殖系统患者会出现腰痛、排小便异常、不孕不育等表现,骨关节结核可表现出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表现。
2.影像学检查:
如肺结核,胸部CT可提示肺部呈多部位、多形态为肺结核较典型的影像学改变;
腹腔结核,腹部CT可见腹膜增厚、腹腔积液、肠壁增厚等影像学改变。
3.实验室检查:
(1)痰液、脓液、组织液查抗酸杆菌:在显微镜下在标本中寻找病原菌,是最简便、廉价的检查办法;
(2)痰液、脓液、组织液等结核菌X-Pert快速+耐药基因检测以及结核菌PCR检查:在标本中寻找结核菌特异DNA片段、结核菌特异核酸进行检测,一旦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细菌的遗传物质),结核病就可以确诊了;
(3)痰液、脓液、组织液等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诊断结核的金标准。若阳性可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对抗结核方案制定至关重要;
(4)PPD试验、结核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均有价值。
四、患了结核病怎么治疗?
1.一定要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抗结核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
2.结核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造成器官组织损害严重的患者有手术适应症,需行配合手术治疗。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物。
一线药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适用于初治结核病患者;
二线药物为适用于耐药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比如环丝氨酸、利奈唑胺、氯法齐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贝达喹啉。
初治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为6-12月,耐药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为18-24月。
五、结核病怎么预防?
1.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
2.营养均衡、规律作息、增强体质:在饮食上应做到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快速节食减肥;作息规律,不熬夜、不透支健康;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加强自我防护:免疫力低下(如器官移植、艾滋病)、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吸毒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或减少到人群聚集场所,去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减少被传染可能性。
4.早诊早治:若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盗汗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红星新闻记者王拓实习生李新笛
编辑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