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的主要穴位及作用
大椎穴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体质虚弱、感冒、疟疾、中暑、哮喘、颈椎病、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肩井穴
位置: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作用: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肺/心/肝/脾俞穴
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心俞穴
位置: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肝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脾俞穴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胃/肾俞穴
胃俞穴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
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作用: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命门穴
命门穴
位置:腰部,背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脐的正后方。
作用: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等。
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穴、次髎穴、中锣穴和下醪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作用: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
以上穴位适用于哪些小院养生项目呢?
适用于煳儿美养生、藏铜罐养生、藏火灸三因、穴位调理、液体灸经络调理等藏式养生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