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秧植株地上部器官有可能变得失绿,而且受害植株经常是先萎蔫后衰老。在田间遭侵染植株倾向于局部成片分布。很难用叶部症状诊断植株是否感病。
根和匍匐茎很少观察到有明显症状。
块茎诊断性的症状是块茎表面有紫色或紫褐色菌丝(图1)。这样着色的菌丝在块茎表面稀疏但均匀生长,而且融合形成具有分枝的根状菌丝束,其直径可达1mm。菌丝有隔膜,有以直角发生的分枝;随时间推移,菌丝经常变为肉桂棕色。该真菌也产生深紫色到黑色休眠结构,称之为菌核(图2);有可能发现,菌核同菌丝网络之下的深灰色下陷斑点相关。该真菌一般局限于靠近块茎周皮的组织;但是,若有继发病原菌侵人,可导致更多晚期湿腐和块茎内部组织解体。
发生与危害
紫纹羽病可发生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地方,但该病害发生很罕见。来自欧洲的报道显示,该病害20世纪30年代比最近年份发生得频繁。
生命循环与生物学
在没有寄主情况下,该真菌以菌核形式可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菌核圆到椭圆形,深褐色到略带紫黑色,经常为厚厚的毡状物所覆盖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菌核可在春季萌发,引发侵染。该真菌生命循环中的有性阶段很罕见,但可导致形成源自小梗(10~35um长)的担孢子(10~12umx6~7um);小梗则源自由2-4个细胞组成担子的细胞,1个小梗源自1个细胞。担子阶段有时发现表现为白色生长物,而且其与靠近土壤表面的马铃薯茎相关。气传性担孢子有可能传播到邻近植株,从而引发侵染,但其在病害流行学上的重要性尚未知。
借助人工培养基分离该病原菌可能较难,因为其生长缓慢,经常被其他竞争性污染生物所摊盖。在试图进行分离之前,清洗块茎表面和用次氯酸钠(4%~10%)溶液对遭侵染组织进行表面消*。可以给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时,紫卷担子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0℃、pH为5.5-70。
紫卷担子菌可侵染寄主的范围广泛,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有株系具有寄主专一性。该真菌部分较为重要的寄主包括胡萝卜、首稽、芦笋、甜菜,以及各种各样杂草种,如苦苴菜、皱叶酸模、大荨麻和田旋花。
防治
对该病害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与非感病作物进行轮作。过度连作感病作物,可导致土壤中接种物积累。充分压制杂草和防治自生马铃薯,也可能是有益的措施。应当谨慎处理遭侵染块茎,不应轻率地将其通过犁地翻埋或堆在等外薯堆中。应当避免农机具把滋生病原菌的土壤从一块地转移到另一块地。
重要参考文献
[1]Bradshaw,N.J.()Violetrootrotofcarrotsandotherrootcrops.LeafetNo.,MinistryofAgricultureFisheriesandFood,Middlesex,UK.
[2]Wenzl,H.()OccurrenceandspreadofdiseasesandshoalofsofpotatoesinAustriaoverthepast80years.PHanzenschutz,2:6-8
马铃薯的紫纹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目前北京蒙邦达对于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案是苯甲吡唑酯+宁南霉素两个产品互相搭配使用。
购买方式
淘宝下单
1.淘宝搜索“蒙邦达农资”2.点击“店铺”即可找到拼多多下单
搜索店铺“蒙邦达官方旗舰店”即可找到——小土豆大世界——-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