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肾脏科医生,最基础的临床操作莫过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对于老司机们来说,一个局部解剖明晰的临时置管术,可能就是十来分钟的事儿。可就是这十来分钟的事儿,个人觉得在术中的风险是远大于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及腹透置管术的。
个人穿刺数百例,结合一部分程教授(我的师父)的言传身教,特总结了一些指导书上没有的穿刺经验,各位老师们待我一一道来。
穿刺有超声引导要尽可能的超声引导穿刺,不适应超声引导,也可以超声先探查一下动静脉的深浅、血流方向、血管直径,相互关系后再穿刺。
若为盲穿,穿刺之前一定要先用指尖触及动脉的走形后再穿刺,最好常规备支记号笔,把动脉走形标记下来。
局麻时,在皮下尽可能不要形成大的皮丘,不然不好触动脉。
穿刺的角度不要太小,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以60度为佳,角度太小在皮下走的距离长,损伤会更大。
穿刺时尽可能由动脉一侧向静脉一侧穿,这样能及时发现对穿动脉。
临时置管多采用中路穿刺点。长期置管穿刺点要尽可能的低一些,这样能减少与皮下隧道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少对血流量的影响。
一定要先用小针探及静脉,回抽确认为静脉,记住静脉的深浅、走形后,再用大针穿刺。
至于导丝进入体内的长度(王玉柱教授编写的《血液净化通路》描述为颈内静脉放入导丝10~20cm,股静脉放入导丝15~20cm。郁正亚教授编写的《透析用血管通路建立手册》未有提及)。
个人觉得导丝进入体内的长度应以导管进入体内的长度而定,例如右颈内静脉如果放入体内为16cm的导管,那导丝进入体内应18cm为佳。股静脉如果放入体内为19cm的导管,那导丝进入体内应21cm为佳。即导丝进入的长度要比导管进入的长度多2cm。
临床操作中,少见的置颈内静脉导管插到纵膈,置股静脉导管引起腹膜后血肿。至于原因我想应该就是导丝进的长度短于导管进的长度,导管比导丝要坚硬很多,导管尖端没有沿着导丝方向走,这样很危险!能够心电监护的尽可能在监护下穿刺!
静脉遇外力特易塌陷,穿刺触动脉时,手指贴在皮肤上即可,一定不要用力。
置管结束,生理盐水弹丸式冲尽导管里面的血液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术后不论颈内静脉是临时还是长期导管,一定要拍胸片确认导管位置。
以上内容来自丁香园论坛。
你有哪些非教科书式的经验呢?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丁香园站友一起探讨。
编辑:于昉
题图
shutterstock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