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高端仪器被发明创造,并应用到临床医学上。但是,随之而来也不可避免的,就是这些仪器的滥用与对它们的盲目信任。PET-CT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近年来,随着肿瘤的兴风作浪,很多人都懂得要“早发现、早治疗”。但杀鸡焉用牛刀,牛刀虽好,大器小用,反而伤身。
PET-CT的工作原理
PET主要根据示踪剂来选择性地反映组织器官的代谢情况,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及代谢等改变,尤其适合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这些示踪剂就像狗仔队一样,形影不离地跟踪着“明星”的行踪,但是其图像解剖结构不清楚;而CT功能则是采用X线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大大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提高了图像分辨率,利用CT图像对PET图像病变部位进行解剖定位和鉴别诊断。简单地说,PET-CT就是PET跟CT结合在一起使用,而PET主要是通过在体内的18-F代脱氧葡萄糖起作用,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旺盛,在肿瘤部位会有核素聚集。再结合CT,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现了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信息的互补。
不需要做PET-CT的情况
一、常规体检
很多单位每年都组织员工体检,但很多人还是不放心,希望在体检时候做PET-CT,以期尽早发现肿瘤;而有一部分则是家里相对富裕,盲目迷信新技术的作用,希望PET-CT能达到一劳永逸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在日、韩和中国有约近三分之一PET-CT被用于体检。殊不知,伤财不说,还对身体不利。据专家介绍,PET/CT的辐射剂量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CT,目前做一次全身PET/CT所受的辐射量,至少在10毫西弗以上。按照中国辐射防护规范,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放射的接受剂量不能超过20毫西弗,而对于普通公众,一年的接受量不应超过1毫西弗,特殊情况下,单一年份内最大有效剂量为5毫西弗。而这些辐射的致癌风险不容小觑,并且年龄越小,危害越大。为此,建议不要在常规体检时做PET-CT,特别是对于年轻人。
二、无需“牛刀”的疾病
很多人觉得,既然PET-CT能早期发现肿瘤,那如过怀疑有肿瘤了,总可以做这个检查了吧?其实也不尽然,很多肿瘤治疗指南的金标准中,就没有包含PET-CT。例如,对于消化道肿瘤的确诊,我们主要还是通过胃镜、肠镜的直接观察,并取病理活检。而对于乳腺癌的筛查而言,首选的也是超声与钼靶检查,而钼靶检查在35岁以上女性也只推荐每年一次。因此,并不是只要怀疑是肿瘤,就必须要做PET-CT,如果其他低风险的检查能达到目的的,切忌用“牛刀”。
三、假阳性
18-F代脱氧葡萄糖并不是特异性显像剂,所有葡萄糖代谢增高的病变都可引起18-FDG-PET的假阳性。常见的有结核、炎症、感染、外伤、结节病、肉芽肿、寄生虫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因此,假如有上述病史的病患,其PET-CD假阳性率会明显升高。所以,当患者伴随有上述病史时,PET-CT并不是最合适、最敏感的选择,尽量少用。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要盲目相信PCT-ET结果,才能避免被误导。
四、假阴性
有假阳性存在,就少不了假阴性。假阴性的意思是确实有肿瘤的存在,而PET-CT的结果却是阴性的,延误诊断。有些低度恶性的肿瘤或微小病灶FDG代谢增高不明显,据文献报道,约有30%~50%的高分化肝细胞癌、22%~50%的高分化甲状腺癌、6%~23%的肾透明细胞癌、33%~%的前列腺癌、33%~60%膀胱癌、41%的黏液腺癌、38%的胃印戒细胞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或7mm的小病灶可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而葡萄糖主要经过肾脏系统排泄,因此泌尿道原发肿瘤容易被掩盖,这也导致其假阴性率高,膀胱冲洗和应用利尿剂作用有限。另外正常脑组织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从而导致葡萄糖在正常脑组织中本底高,也使使得病灶检出率低下。因此,PET-CT也不是万能的,这把牛刀有时也会有失灵的时候。
结语:PCT-CT作为一种新型的显像工具,确实有其独特的应用。在此,我们并不是否定PET-CT的优势,而是要了解其局限性,避免盲目相信,不然不但浪费钱财,还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检查后,也必须大量饮水,促进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排泄,尽可能较少损伤。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本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