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结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综述前列腺潜伏癌的尸检研究
TUhjnbcbe - 2022/5/28 15:45:00

可通过删除减少列表项

在编辑器中,点击列表项,在左下角的操作项中点击删除,可删除多余的列表项

通过复制、粘贴来增加列表项

点击样式,然后在左下角操作项中点复制,然后在列表最后或者中间插入的行里粘贴即在指定位置增加列表项

作息时间早上7:00起床早上7:30早饭中午12:00午餐晚上19:0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精彩

作者

陈雨良严维刚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引用本刊

陈雨良,严维刚等.前列腺潜伏癌的尸检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3(03):-.

DOI:10./cma.j.cn110--.

摘要

通过尸检发现的前列腺癌也被称为前列腺潜伏癌。了解前列腺潜伏癌有助于全面认识前列腺癌,指导临床工作。现有的尸检研究提供了前列腺潜伏癌的患病率、Gleason评分、肿瘤体积、前列腺包膜外侵犯以及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然而,不同的研究在研究时间、人群、研究方法以及结果呈现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整合这些结果较为困难。本文综述了目前前列腺潜伏癌的尸检研究结果,分析了尸检研究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目前研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的GLOBOCAN数据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男性肿瘤中分别排第二和第五位[1]。前列腺癌具有异质性,分化较好、进展缓慢的局灶性前列腺癌可以终身无临床症状。因此,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只占所有前列腺癌的一部分,仅依靠临床资料来研究前列腺癌的整体情况会忽略大量未被诊断的前列腺癌[2]。而尸检是研究这类未被诊断的前列腺癌偏倚最小的手段之一,通过尸检发现的前列腺癌也被称为前列腺潜伏癌。对前列腺潜伏癌的尸检研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也有助于了解癌灶的数量、体积、分布、分级等特征。

文献报道的尸检研究目前已有多项[3],这些研究年代不同,规模各异,在入组标准、标本处理、切片层厚、病理读片以及结果呈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国际上尸检研究的样本量从几十例至上千例不等,近年的研究样本量多为数百例[4-11],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研究或多中心研究可包含千例以上的标本[12-13]。这些标本主要来自20~90岁的人群,以50岁人群为主;地域上主要来自欧洲、美国以及日本,前列腺潜伏癌的检出率为12%~43%[4-13]。

本文概述目前尸检研究方法,总结前列腺潜伏癌尸检研究在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癌灶空间分布的结果,阐述尸检研究对临床工作的提示和指导作用。

一、尸检研究的方法

尸检研究标本通常来源于自然死亡的捐赠和或非自然死亡的患者或受害者,不同的标本来源有可能会对尸检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但日本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患者前列腺潜伏癌的检出率相当[5-6];Bell等[14]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医院人群前列腺潜伏癌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尸检研究结果不受此类偏倚影响。

按照一般认识,标本厚度越小,漏诊癌灶的可能性就越小。早期的尸检研究使用二分法切割前列腺组织以寻找癌灶,后来的研究多采用逐层切片法,标本厚度在3~5mm。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二分法或随机切块法,使用逐层切片法可显著提高尸检前列腺癌的检出率[3],但随着层厚的降低,检出率并没有显著提高[14]。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较小的癌灶可能在病理读片时被忽略,另一方面可能是相关尸检研究数量太少,且可比性较差所致。另外,免疫组化染色检查也被认为是提高检出率的有效手段,由于目前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尸检研究较少,可以预计实际的患病率较目前的统计结果可能还要高。

根据前列腺潜伏癌的定义,相关尸检研究应除外有前列腺癌病史的患者。部分尸检研究的样本无临床诊疗记录,在除外死因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后,无法进一步除外临床确诊前列腺癌但并非死于前列腺癌的病例。这会给真实数据带来一定偏倚。建议在尸检研究中明确说明是否除外临床已诊断的前列腺癌,以便后续分析。

二、前列腺潜伏癌的患病率

前列腺潜伏癌的患病率一直是尸检研究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综述前列腺潜伏癌的尸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