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汉语解释是空气的流动现象。如台风“玲玲”是很大的风。
在中医上及汉语上的引申,风是事物运动、变动速度快的意思。
风华正茂:是才华洋溢流动并且很多的意思。
风流:快速的流传。
感冒不分寒热就治疗,复发一定很快,越来越容易感冒。
寒热感冒都有风一、风之由来
先了解一下中国古代中医对风的描述。
风邪,是中医六邪之一,通常解释为“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由此定义可见,风不可见,也非物,凡有此性者为风。而世界是物质的,只有物质才能具有这样的运动特性,那是什么物质?没有说明,可以说,风不是某种物质,某种物质的运动,即形成了风。
天地有六气,也有六邪(六淫),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风寒热湿燥火,暑同热,又被称为相火,六气与六淫本质是相同的。
六气按其性质应于五行,具体说来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相对应四季是春、初夏、夏、长夏、秋、冬,初夏为君火,夏为相火,是暑,君火相火在五行中均属火。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这是五行相生顺序,正好又是四季循环的顺序。
那么,现在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六气和风。
风二、淫与气
淫,原意是浸水过度之意,后来表示过度过多之意,“淫X”组成词,意为过多的X,如淫乱,为乱的太多,淫荡,放荡太过,淫雨,雨水太多。气过多就成了淫气(邪),风多了是风淫,能够致病,所以六淫与六气在本质上一致的,淫与气是统一的,根据其所起的不同作用,分别称为淫或气。譬如,甲乙二人同是在凉水中洗澡,凉水为寒,甲很舒服,为六气中的寒气,乙却因受寒感冒,为六淫中的寒邪,所以,多者为淫,无害为气,有害为邪。风气、风淫、风邪都是风,是一个东西,下面就都以气来称呼了。
三、六气之本质
六气是宇宙的固有属性,宇宙属性亿万种,古代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将宇宙的各种固有属性按六个类别来归纳总结,便于研究,人也是一个小宇宙,也有六气的固有属性。
而在六气中,最难以理解的就是风了,无论是古代著作,还是网络上,都在大量解释,但多是引经据典,说了半天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读者看不懂呢,根本原因就是作者也没有懂,作者要是懂了,就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现代人有个很显著的特点,没有人说自己不懂,就是自己不懂的事情,也要解释给别人听。
风既然是宇宙自然的固有属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首先要理解自然再来理解人体中的风。自然界中的寒、火、燥、湿都容易理解,风要如何理解呢,自然界的风,电风扇吹的风都是风吗?没错,就是这种属性,这就是风。
进一步理解,风是一种运动属性,寒、火、燥、湿都描述了自然的四个属性,要知道这个世界要是没有了运动,就死亡了,因此,人们描述运动属性的名字就是风(现在叫速度),五行是用来概括宇宙规律的,六气也归纳到五行中,风属木,木代表生发,生长的意思,因此风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之性,所以说,动为有风,不动为无风。六气中,如寒与热(火)相对,湿与燥相对,治疗疾病就简单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澡者润之,湿者燥之,但风很特别,没有相对属性,只能熄风。中国古代科学仍然不完善,没有建立量化机制,只有平衡学说,并且,对风没有平衡理论。
常言道,热极生风,此易理解,因寒热不均,物质对流产生风,太阳使空气变热而产生风,烧火时,因空气对流产生风,严格地说,只要热就能生风,只是风大小不同而已。相对地,某处突然寒冷导致空气体积缩小,也能生风,所以热能生风,寒也能生风,再细究之,寒热不均则生风。但热生风更具普遍性,热力学研究发现,热则有力,力能使物体运动,动者为风。但要知道,这是风的一种来源,并不是唯一来源。有时没有热也有运动,能够形成风,再进一步讲,运动的物质X,形成了风X。风沙,风雨,风雪,风寒,风热,风湿者,潮湿之物运动形成风湿。
因此,六气是自然的本质属性。
四、六气相互作用
这是六气中比较难的内容了。
举个例子,一支蜡烛在房间内,蜡烛点燃后,会形成空气对流,产生风,这个风使得蜡烛周围空气流动,不断获得新的氧气而使燃烧继续,这说明热生风是蜡烛能够在自然界中持续燃烧的原因,否则燃烧一会儿就会熄灭,这是水火及生命必须符合宇宙大规律,用《道德经》的话说,为道法自然。
上例,如果房间内温度极低,蜡烛能够点燃吗?不能。常温下蜡烛点燃后,用一个铜圈圈住火焰,因为热量丢失温度下降,蜡烛很快会熄灭。反之温度高了,蜡烛液化不成型也不能可控地燃烧,因此蜡烛的燃烧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六气中,寒热其实是一种属性,在平衡点的左右分别称为寒和热,蜡烛可持续燃烧,需要一个适合的寒热环境。
燃烧的蜡烛上例,环境湿度与蜡烛的燃烧也有关。湿与燥是相对的,湿与燥也能够影响蜡烛的燃烧,湿度越小燃烧越充分,反之不充分。风能够吹干有水的衣服,所以风能胜湿,五行中,风属木,湿属土,木克土。而湿能使空气凝重而流动性变弱,空气越湿,要形成一样的风需要的力量就越大,所以湿能阻风,这是被克的反作用力,胜过某物也需要消耗自身,这在五行关系中没有提及,但是确实存在的。植物的根在水中生发的速度,比在土中生长的速度快很多,并且土越坚实,生长越慢。正因为湿性凝重下沉,而风轻扬开泄,对风起到阻滞作用。
上例,风是能助火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因风带来氧气,风还能使火传播点燃附近的可燃物质,使火势漫延。但风大又能熄火,风带来低温的空气,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火便熄了,我们常吹灭蜡烛正是如此,通过对上面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口吹出去的是“风寒”,风带来了低温的空气,火便熄了,对蜡烛来说,这就是风寒致病。现代工业上,用预热的风去助火,可以给更大的风也不会吹灭火,因为风而不寒。
另外,风大了即使不能灭火,也能影响火的本性,使得燃烧秩序紊乱,点燃的蜡烛被风吹而液化乱流,不能成型,这应用于人体,叫伤了形体,最终会影响正常功能的发挥。
蜡烛燃烧本来就产生风,这个风就是内生风,而外部也会有风,是外来风。内风是自己生命本能产生的,也是需要的,外风是环境造成的,不一定需要,可能有益可能有害。
五、人体与风
难度进一步增大,真正到了六气的运用了。
现在聊聊六气在人体健康方面,先说简单的寒热燥湿。
寒热。寒热相对,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此调理身体身体极其人简单,冷了加衣服开空调取暖,热则降温凉之。但对局部而言,有可能里热外寒,外寒里热,此时要和之,何能和之?思考一下,便知道风能和之:流动的空气能够平衡不同房间的温度。
寒能生热,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就如同人在寒冷时会生火取暖一样,受寒时人会发热,发烧是典型的受寒后反应,发烧太过通常要服用退烧药。相反,热极生寒,如发热过度或外热过度,人体会阻断内生热量生成,体人体加速散热,渐接近外部常温,所以过度高烧或中暑之后,人体会惊厥昏迷,或中暑昏迷,新陈代谢大部分停止,为了是维护人体内环境寒热平衡,进入低功耗状态,体温快速下降。
湿燥。人体细胞组织水分是否充足,形成了湿和燥,湿者燥之,燥者润之,在身体内此二物不能同时存在,但就全身而言,局部有可能湿燥不同,如上燥而下湿,关节部位有湿而其他部位均正常,这是最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燥也能致病,皮肤干燥,口角开裂,咽干、舌燥,这显然是水分不足,会损伤组织,最容易伤肺。秋天天气燥,属金,应西方,人体也一样会相应,风湿病最不怕的,可能就是秋天了,风湿最不怕的地方,是西方,去西部沙漠地区住上几年,风湿病会好很多。
红豆、薏米、冬瓜、山药能燥湿,而玉竹、莲藕、芋头、牡蛎、银耳能润燥。
薏米体内寒热、燥湿不均,要和之,在无数药食中,中华祖先几千年来发现,仅有两样为至圣之品,一是甘草,二是红枣。
风呢?风本来就不是东西,东西运动起来,就成了风。
人体在很低的温度下,如果没有风,不会感冒,但是有风时,就很容易感冒,外邪为风寒。用现代的眼光看,外界的细菌病*,要侵入皮肤、呼吸道等人体屏障,风会为其助力,因为风就是动力,子弹不发射不会有杀伤力,所以风为百病之长,这就是个意思。当人站立不动,周围的细菌病*对人体进行攻击,人体反击,细菌病*不断死亡,很快身体周围的细菌病*浓度减少了,这个局部环境变得干净,这就是气场、生物场。而体虚的人,反击力弱,气场弱,有病的人,身体还在散播细菌病*,形成带病气场,很多病人聚焦在一起形成的气场会对健康人有伤害。另外,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会感到害怕,这都是微生物环境的原因,人气太弱,这个大家都是多少知道一些。那么,当环境风大,人体周围被不停地吹来新的细菌,也带来寒冷空气或热气,既改变了人的内部寒热,也使人体更容易受微生物侵害,风是助长外感疾病的重要原因,故云风为百病之长,长者,首要之意。
上面说的是外来风,人的生命是火,本身就能产生风,人体内部时刻在运动中,如血液的流动、信息的传播都是风。风属木,肝也属木,风在内脏中应肝,肝风善动。木能生火(五行的相生,严格说是助),因风能助火也,火能生热,热又生风。因此,肝风动,心脏力大,血压上升,血压太大导致脑血管破裂,即脑溢血,俗称中风,此风为内风。
本来在健康的情况下,内风是最适合火的健康燃烧的,但是,有时候破坏了辅助装置。汽车发动机为例,发动机内燃烧产生能量,如果发动机风运动过快(风大),使相关的管道炸裂,里面的高压气体了冲击了附近的微电脑板,使汽车功能异常,这就是中风。
血液在全身各处流动,是一种风,生物电在神经纤维中传导,也是风。人体内,除了水湿外,其他凝重之气也归为湿,如尿酸结晶导致的痛风,局部炎症充血、油脂过多等均被归纳为湿,换言之,凡凝重者聚集为湿,反之为燥,故,营养丰厚,物质堆积为湿,相反空虚为燥。神经传导这个风是电传导,应该不会受到湿阻,但实际上仍然会在神经纤维末端转传导时被阻滞,常说胖子反应慢,正是胖子多湿。
六、风邪致病原理
风是六气中最复杂的一气。
人体是活的生命,能够自我调节,风在全身循环运动,风就如同当今中国的高铁运输网络,气血乘风而运行周身,人体健康。人体也一样,全身无死角,气血通达末稍,是健康的标志。而一旦某部位有湿气凝聚,阻力增大风吹不到死角,气血不能到达末稍。
当湿聚集在关节处,风不能过,人体反应性地加大风,风过则湿随风去,关节复通,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加大风力但湿仍不能去,风也不能,风湿僵持而痛,成为风湿性关节炎。故风湿之治疗原则,熄风去湿,熄风是治标,去湿是治本。熄风减少风力,是妥协,自然不痛了,但湿气聚集未能改变。若此时进食助风之物,则风大而关节更痛,称为发病,所食食物为发物。如加强身体锻炼、导引或气功锻炼,风大攻关,关节也痛,则常被称为气冲病灶,时间长了不再痛,且风湿病会好。
现代医学擅长研究死物,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微观研究,发现有风湿因子,也有细菌感染,如果再进一步发现呢,还会有分子结构变形、电子运动紊乱吗?这些毫无意义,流水不腐,死水则臭,气血不流动,自然发生病变。
单纯加强运动也能增大风,但对关节湿阻作用不大,原因为何?因为并非此关节不通远端不能获得血液,这与普通关节不同,关节有湿,指关节相关软组织有湿,气血不通,但运送至远端的大血管并不阻塞,远端供血不受影响。换句话说,某城市只是一般的道路堵车,高铁、高速公路均不堵车,但时间长了才会影响高铁、高速公路的维护。因此关节有湿,主要影响关节本身,风湿关节不是血管堵塞,也不是经脉堵塞,而是经络中的络堵塞,最终损害是关节附近之局部组织,加强运动能增强远端肌肉供血,对关节供血的影响不大。
因此,湿则燥之,最关键的是要去湿,可服以利湿药物和物理疗法。湿遇冷则更凝重,遇热则轻而上升,如全身已燥而关节有湿,则以关节予热,助湿气离开关节进入全身自然燥之,如全身有湿,则以全身除湿为主。
因热性上炎向外,寒性下沉内收,湿者遇热则上,遇寒则下,青春年少时,风大热甚,湿气向上向外,脸、背上多生疮,现代医学谓之为青春痘,实为热痘。随年之增长,阳气暂弱,风小热轻,寒气渐重,湿气下沉,于是脸与背上之青春痘不见,而下注至下焦,前列腺炎,子宫肌瘤,又形成痔疮,为寒痘。
人的生命如蜡烛,环境寒热要相当,湿燥也要相当,风要适当,人常说风和日丽,貌似就是这个状态。需要有最佳生活环境,风大能吹灯,风小则不助火,故多大的风,就有多大的火,多大的火,就会有多大的风,这是一个正循环,逐渐增强,风火大还受身体固有条件的限制,如风大导致中风,火大导致散热不及而热惊风昏迷,故《*帝内经》云:少火生气,壮火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