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结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年穿刺三次仍不能确诊中山医院研发前列腺
TUhjnbcbe - 2023/1/17 20:01:00

近日,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根据多年前列腺穿刺积累经验,创新研发的前列腺穿刺机器人成功实现专利转化。该发明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避免误差及损伤。

前列腺癌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发病第二,在美国已高居男性肿瘤第一位。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区别于与多数肿瘤,前列腺癌在前列腺腺体内多灶散在分布,CT、MRI等影像学手段不能确诊,其确诊均需要依靠前列腺穿刺活检。数据显示,体检筛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老年患者,约有20%-30%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我国年前列腺癌新发病例6万余例,这意味着我国当年约20-30万人接受了前列腺穿刺活检。

然而,目前在临床诊疗实践中,人工穿刺效果存在不稳定因素,甚至曾有医院穿刺三次仍不能确诊。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郭剑明教授介绍说,前列腺腺体最大径约为3.5-5.5cm,这就决定了穿刺的靶器官非常局限,在这一狭小的范围内穿刺到散在分布的病灶,需要穿刺精度极高。目前,医院仍用人工穿刺,通过增加穿刺点来减少漏诊率,前列腺穿刺活检多为12针的系统穿刺。即便如此,因为人工穿刺很难保证针道在腺体内均匀分配,导致仍有部分患者的癌组织未被获取,随着PSA的继续显著升高,还需要二次穿刺。此外,因人工穿刺不能精确事先计划针尖走向,部分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会被刺穿尿道或直肠,导致血尿或感染。穿刺的效果和并发症控制过于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技术。

据该专利第一发明人、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伟介绍,此款前列腺穿刺机器人采用框架定位结合软件分析,可以应用磁共振引导进行精准穿刺,也可应用磁共振、CT、彩超引导进行系统穿刺。因为穿刺机器人可以在穿刺前通过软件计算精规划穿刺点、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可以保证针道直达病灶完成精准穿刺,也可保证系统穿刺时12个针道均匀分布,在理论上可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并可避免损伤直肠和尿道。此外,机器人穿刺时还可以根据内参系统自动纠偏,克服穿刺时前列腺位置移动导致的定位误差,且穿刺动作可模拟人工操作,皮肤上只留一个针孔。

据了解,目前我国仍无相关产品应用报道,国外的穿刺机器人如Biobot、Artemis、Uronav、trinity等,均应用编码器定位或电磁定位,这些定位方式使其无法模拟人工操作,导致穿刺针口较多:皮肤上的针口数往往等于穿刺针数,如完成系统穿刺,皮肤上需留下12个针口,增加患者痛苦。

此次是陈伟医生成功发明并实现转化的第二项专利,于年3月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该专利已签订转化协议,后续将进行产业化“落地”,通过产品临床试验以及注册后将推向国内外市场,让中国创新技术与产品造福广大患者。

通讯员杨晓旭齐璐璐新民晚报记者左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年穿刺三次仍不能确诊中山医院研发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