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初学健身气功之人,还是练功多年的有经验者,对“气沉丹田”这个词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几乎每个功法里都在强调练功要做到气沉丹田,可真要问起气沉丹田到底是怎么回事来,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说清楚、道明白。分析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人对健身气功的很多用语倾向于模糊的感性把握,学练时只管拿过来用,缺乏深入的探讨。其实,随着现代人语境的改变,一些源于传统的经典术语如果能用现代语言加以阐释,不仅利于丰富健身气功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健身气功学科建设和科学化发展,而且对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健身气功,科学的锻炼健身气功有很大益处。为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这里尝试对“气沉丹田”作一简要解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丹田的位置及其作用
从历史渊源来看,丹田是道家修炼者调心炼意的重要部位。萧志才在《略谈中国道家论丹田》中详述了古代各种文献关于丹田位置及其重要作用的记载,蔡明宗在其博士论文《丹田奥秘的探讨及丹田区埋线对雌性去卵巢大鼠延缓衰老的研究》中也对丹田做了细致论述。他们认为,丹田是身体上很特别且重要的地方,《内经》称之为命门,在两目间,合于脑髓,乃至命之处;《难经》称之为肾间动气,在两肾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乃生气之源。一为上丹田,一为下丹田,两者之间有中丹田掌管人之气、血、水谷,涵盖心、肺、肝、脾胃等,三者之间相需相成,蕴藏着人之精、气、神。三丹田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上丹田在印堂区,中丹田在心下区,下丹田在脐下区。古代文献对下丹田区的描述最为详尽具体,指出下丹田在脐下三寸,方圆四寸,脊背两肾间,位于人身之中。
道、医两家对丹田的认识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二者的共同立足点在于丹田是元精、元气、元神所居之地。根据这一点,道家把丹田看作是以意守气的部位,是精、气、神三者凝结的主要场所和根本之地,这种认识对后世的气功学乃至内家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医家把丹田看作是生命诞生之本源,并主宰生命的一切活动。在生理结构上,它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是人体得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功能上,它是高于后天层次的五脏六腑的先天层次,主宰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对人的寿夭病死起着决定作用。
研究者眼中的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具体指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不同研究者见解也有所不同。林永江在《空气能吸入丹田吗》一文中认为,空气的呼吸只能在肺脏中进行,而“丹田”在小腹内,空气是无法直接进入小腹的。呼吸不仅是气体的交换,身体也会相应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现象。随后他又指出,所谓内功就是在“用意不用力”的“意念”主宰下,以动作为导引,以呼吸为动力,使内气随心所欲地在全身运转,这才是内气运转的机制。
臧保东在《气沉丹田新解》中认为,“气沉丹田”的“气”并非是呼吸之气,只不过是神经末梢各种感受器接受身体内外刺激后,将一种生物脉冲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认为“气”是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神经机能反映。人体在极松静状态下运动时,在神经支配、肌肉伸缩等影响下毛细血管开放,这些血管周围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感觉中枢,从而引起“麻、热、胀”等感觉,这就是“气”或者称之为“内气”。“气”的运行和血液运行密切相关,这与中医所说的“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血为气母”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还强调吸气或呼气都可以做到“气沉丹田”。吸气时,由于有节奏的徐缓动作使呼吸逐渐变得自然深长,吸气的横隔膜下降得较多,就会给腹内脏器一种有益的温柔的挤压按摩,从而使腹腔内感受器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脉冲,经感觉神经传送到脑内感觉中枢,于是就引起有“气”冲于小腹的感觉,这就是“气沉丹田”。呼气时,由于横隔上升,肛门肌松,下腹压减少,腹腔内闭塞的毛细血管突然开放,腹内就会有一种温热的神经感觉,也就做到了“气沉丹田”。
江山在《丹田·气沉丹田·意想丹田》中指出,“气沉丹田”所说的丹田可定位于人体下腹和整个盆腔,即腹腔脐以下至盆腔底这个区域。在脐下腹腔内主要有小肠、大肠、肾脏、输尿管等器官。盆腔内除有膀胱和直肠外,男性还有输精管壶腹和精囊腺,输精管盆部从盆腔侧壁、膀胱后上方至膀胱底,膀胱下有前列腺。女性在盆腔内还有卵巢和输卵管,其膀胱与直肠间有子宫和阴道。“气沉丹田”就是真气从胸腔经腹腔下沉到盆腔底,真气是从胸、腹、盆腔中各个器官之间徐徐下沉的。意想丹田,则是用意念想着脐下腹腔和盆腔内上述的各个器官之间充盈着真气,真气轻柔地浸润着这些器官。
气沉丹田与腹式呼吸
“气沉丹田”这四个字乍听起来似乎很深奥,其实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深呼吸。常人的呼吸一般是胸式呼吸,相对腹式呼吸而言是浅呼吸。腹式呼吸不仅使胸腔的扩张和收缩更充分,肺气泡充气率提高,而且使腹腔和胸腔内的脏腑、分泌腺、连接膜、包膜、各神经等各组织、结构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互相轻柔挤压和按摩,即所谓的“丹田鼓荡”。人在呼吸时吸入肺泡之内的空气,是不可能穿过体内各组织而进入腹腔的,“气沉丹田”之所以有沉气的感觉,只是腹腔内各组织向下松沉而已。我在对专家访谈时也证明了上述说法,并发现气沉丹田时尾椎下沉前收,通过改变腰部的后弯弧度,更有利于腹部内脏器官的松沉。
不同的呼吸方式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气沉丹田”是深呼吸的一种表现,可帮助人体加强氧气的供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因为一方面缓慢、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加快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从而通过血液传输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素;另一方面通过深呼吸和汗液将体内的废物和*素排出体外,可有效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此外,深呼吸还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使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此外,腹部又是任脉十二经中阴经相交会之处,分布着人体不少重要穴位和植物神经丛,通过深呼吸使腹肌产生规律性的起伏,既可有效刺激有关穴位和植物性神经,也可对肝脏和肠胃进行按摩。由此可见,腹式呼吸是健身气功养生保健中促进血气运行的一种科学方法。
通过上述探讨可以发现,“气沉丹田”沉气的感觉并非是呼吸之气进入腹腔,而是由于横隔膜的上下移动幅度增大而造成的腹内压改变,腹腔内各组织向下松沉而已。对初学者而言,可以从改变外部脊柱形态与呼吸方式两方面做到“气沉丹田”。在脊柱形态方面,主要是改变胸椎与腰椎的弧度;在呼吸方式方面,主要是变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练功者通过努力做到“气沉丹田”状态时,不仅能充分的扩张和收缩胸腔,提高肺气泡的充气率,而且还能使腹腔和胸腔内各脏腑、各分泌腺、连接膜、包膜、各神经、经络、肌肉纤维等发生相互挤压按摩,对养生保健发挥着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推荐阅读